当前位置: 首页 投资理财 > 资讯 > 理财资讯
【新华解读】政策持续加码 监管明确未来五年普惠金融发展目标

新华财经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张斯文)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要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同时从普惠金融服务、普惠信贷、普惠保险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举措。

业内认为,《实施方案》针对普惠金融领域新的发展方向作出安排,体现了政策连续性和系统性,为实现普惠金融从广覆盖向深服务转变提供了实操方案和抓手。《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不断提升,在支持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并明确要求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为普惠金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不断从顶层设计高度绘就普惠金融发展蓝图。此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系统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研究下一步普惠金融发展思路基础上,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发布《实施方案》,引导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实施方案》在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深化普惠金融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有序竞争的供给格局;二是完善县乡村金融服务,巩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保障能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随着经济转型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普惠金融更注重优质、均衡与可持续。

巩固完善普惠信贷与普惠保险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要巩固提升普惠信贷体系和能力,完善普惠信贷管理体系,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效,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加大脱贫地区和特定群体信贷帮扶力度,强化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要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推进保险公司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供给,提供优质普惠保险服务,强化普惠保险监管政策引领。

普惠信贷是《实施方案》的一大亮点。专家认为,普惠信贷的关键在于平衡风险与可持续性。“《实施方案》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普惠金融从增量扩面向提质降本转变,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但金融机构仍需加强客户画像能力。”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说。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银行业要明确大中小银行机构的不同定位。对大型银行,可以提升其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的考核占比,降低因其非市场过度下沉对中小银行带来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对中小银行,应在政策支持、资本补充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差别化措施,鼓励其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优势。

普惠保险是《实施方案》的另一大亮点。近期,多个省份及城市的2025年版惠民保产品陆续上线,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了解并认可了惠民保。近年来,我国普惠保险发展进入新阶段,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品创新持续深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业内人士看来,“惠民保”的出现和推广有效加强了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的衔接,成为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探索。

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将扎实做好《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工作,全力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业内认为,《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普惠金融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普惠信贷与普惠保险“双轮驱动”,将进一步缓解融资难、保障不足等问题,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本资讯内容摘录自第三方机构或组织,仅供参考,不代表北京农商银行观点。对于任何因使用或信赖本资讯而造成(或声称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